1.需求强劲!32位MCU将涨价
1月18日消息,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需求强劲,非消费类应用的32位MCU(微控制单元)供应商有望在2022年晚些时候提高报价,消费类8位MCU供应商或将在第一季度经历淡季。
分销商数据显示,1月初MCU(微控制器)的价格数据中,其中意法半导体和兆易创新价格略高于去年12月,其中STM32F103VET6价格为155元,相较2021年12月的140元上涨11%,回到了2021年11月的水平。
兆易的GD32F103VET6现货价格涨至22元,较12月份的21元上涨5%,当时GD32F103VET6价格去年12月一路从28元跌至21元,稍有止跌回升的迹象。
小幅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多个省份疫情再度升温,不少经销商,终端企业增加了部分库存。
该人士称,包括盛群、新唐科技、笙泉科技等在内的MCU厂商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增加工业应用类产品出货量,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提高报价。
这些供应商将在2022年内逐步提高非消费类应用(如工业系统、IPC和机床)的32位MCU的销售比例,并继续推出用于无线充电器和服务器的新MCU,因为这两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订单可见性已延长至2022年年中。
与此相对的是,包括凌通科技、松翰科技等消费类MCU供应商第一季度业绩将面临挑战,因为消费类设备对8位MCU需求已明显缓解,同时,它们还面临来自大陆同行的价格竞争,后者凭借较低的代工和封测成本,正在通过降低报价来赢得更多订单。
2.紫光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1月17日晚间,紫光集团通过官微,正式发布了《关于紫光集团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的公告》。
公告指出:2022年1月17日,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01破128号之二《民事裁定书》。
根据《民事裁定书》,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并终止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
根据此前公告,此次法院作出裁定后,重整程序将会进入执行阶段,再通过国家市场总局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工作、国防科工局军工事项审查工作,将进入实际的交割阶段,明年3月底前注入600亿元资金。
此前消息人士透露,智路建广联合体作为本次重整的战略投资者,600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向债权人清偿。清偿方案方面,债权人可在“现金+股票+三年留债”“现金+股票+五年留债”以及“现金+八年留债”三种方案中任选一种。
3.中国半导体2024年市占率将升至17%,引美韩担忧
韩国媒体援引美国半导体协会报告指出,到2024年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总销售额将达到116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将从2020年的9%上升到17%,年复合增长率达30%。数据显示,在外部经济环境压力下,中国半导体产业仍持续成长。这一点引起美国和韩国的担忧。
不同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成长,美国半导体产业2015年市占率约50%,到2024年却会降低到40%以下。目前中国总计有28座半导体工厂正在建设,投资金额达260亿美元。中国半导体企业与政府合作无间,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
4.中芯国际回应天津8英寸晶圆厂运营状况
1月18日消息,近日,天津新冠疫情反扑,中芯国际位于当地的晶圆厂生产运营情况备受业界关注。对此,中芯国际表示,在政府各部门的指导和公司的努力下,目前中芯天津厂生产运营正常。
中芯国际指出,公司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在确保防控责任和防控举措全覆盖的前提下,确保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有序推进。在政府各部门的指导和公司的努力下,目前中芯天津厂生产运营正常。公司会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尽全力做好防疫抗疫方面的工作,尽量降低相关风险。
中芯国际天津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的重要经营主体之一,运营8英寸晶圆生产线,主要技术节点为0.35um-90nm。
本文由“深圳市星宇佳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自“芯事件”,仅供学习与参考